“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边M入學院學習一年多來,我對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人無德不立,做學問首先要修德行。在這方面,學校注重對我們開展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教育,依托學院的兩個?!半p一流”學科團隊,定期組織相關專題講座,教育引導我們把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學術導向體現到科學研究全過程各環節,不斷強化我們的學術誠信意識。
在互動交流中啟迪思維,促進共同提升。學院通過構建完備有力、科學有效的研究生學術交流活動體系,為我們搭建了互學互鑒的平臺。像“每月一本經典”讀書計劃活動,在與同學們分享體會和思考以及互相釋惑、彼此啟發中,我們進一步豐富了知識的外延。還有學院舉辦的各類高峰論壇和學術研討會,邀請全國知名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為我們授課,每一次聆聽都非常解渴。
面向實際、深入實踐,是學習的落腳點。學院依托“三農”問題學術交流基地,組織我們深入農村開展調研。在調研中,我們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具體特征,探討在新發展格局中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有效路徑……也許我們的思考還很膚淺,但我相信,只要不斷打牢專業知識基礎、錘煉過硬實踐本領,將來我們一定會“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作者系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專業2020級碩士研究生)